不是沒時間,而是沒做好取捨

 

每個人都有相同的時間(24小時),卻產生不同的價值! 在「使用」時間之前,我們可以先想想什麼對你是重要的?

 

現代人似乎總是忙,時間好像變成一個敵人,拉鋸著無止盡的戰鬥。也因為忙碌,一直以來如何善用時間成為一門顯學。不過,感覺上時間管理往往太著重在技巧面,卻可能忽略了更深層的時間價值。善用時間重點應該不在把事情做得更快的技巧層面,而在更上位對目標的設定及對事情的專注,才能發揮時間的最大價值!

時間很奇妙,它很公平,每個人每天都24個小時。但是,時間可以產生的價值卻是每個人不同!

要探討善用時間,在時間流動過程中如何發揮時間的最大價值?我們可以先由兩個問題開始。

問題一:你到目前為止的回憶,最有價值、最有意義,或是最快樂的事?
問題二:依調查,人在過世前覺得最後悔和最想做的事?


想想你到目前為止的生命,所有在你腦海中浮現的最有價值、最有意義,或是最快樂的圖像是什麼?

歸類思考一下,你會發現,有些目前正在做的要死的事或是苦惱的事,不會成為你日後腦海中值得記憶的事。

有些你無意中偶然做的,無心插柳成蔭反而成為你生命中的重要時刻。

你現在覺得重要的,可能幾年後完全不值一笑。最常舉的例子,是辦公室的狗屁倒灶和無數個加班的日子。

但是你一定可以歸納出一些脈絡,真正對你有意義的事情,會成為你記憶中重要時刻的事:例如陪著孩子的時刻或是好友歡聚,乃至於做一件很累但是有意義的事務(像是創業或是公益)。

如果是事業工作上的記憶,一定也是符合你自己的想望和能力,彰顯工作價值的事。

對臨終病人的調查則是由不同的角度看人生,這調查已經不少,來看看其中一個,臨終病人的遺憾摘要如下:

遺憾1.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
遺憾2.沒有實現夢想
遺憾3.沒有盡力幫助過別人
遺憾4.沒有享受過美食
遺憾5.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工作
遺憾6.沒有去想去的地方旅行
遺憾7.沒有和想見的人見面 
遺憾8.沒有認清活著的意義
遺憾9.沒有留下自己生存過的證據
遺憾10.沒有對深愛的人說「謝謝」


那怕是對深愛的人說一聲謝謝這種簡單的事,都必須下決心花時間去做。
更別說要去做有意義的生存過的證據,還有旅行,還有幫助別人,…都是時間的運用。有前人這麼多的例證,提醒我們要做的事情實在很多,而我們現在使用時間的方式 和這些該做的事往往背道而馳。
更別說要去做有意義的生存過的證據,還有旅行,還有幫助別人,…都是時間的運用。

有前人這麼多的例證,提醒我們要做的事情實在很多,而我們現在使用時間的方式 和這些該做的事往往背道而馳。

這些思考,會決定你「現在」怎麼運用時間,你的「時間使用手冊」會有更清楚的運用指南!

每天的事可能細瑣,不一定天天談的都是這些大道理。沒錯,但是每天時間怎麼安排還是扣緊了這些生命價值,這些價值判斷是你日常生活時間運用的一把尺。

和一群好友「拉ㄌㄟ」,是善用時間還是浪費時間?

一群同事,為了殺時間,跑到 coffee shop 聊是非,是善用時間還是浪費時間?

判定的準則是什麼?

就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,看到作家黃春明的分享文章如下: 
老人走了一段很長的路,
他疲憊的問時間,
他還有多少時間可走?
時間告訴他:還有多少時間已經不重要,看你還能做什麼事情才重要。

或許這個準則不只是老人可以用,任何年紀的人也應該都適用。不管還有多少時間,能做什麼才重要。說穿了,就是如何發揮自己有用的才華能力,做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。
這是一個練習,有空轉換一下自己的年紀,有時候把自己想像成六十歲或七十歲,回過頭看你自己,你會有什麼不同的思考和行為?
有時候則是拉回更年輕的時候,重新來過,你會如何處理某些事情,如何運用當時看似很多的時間。
前面提到的,現代人談時間管理,太注重技巧面,談的是如何在細微處擠出更多的時間,就像海綿一樣,永遠都試圖要擠出更多。
但是,在技巧面的更上位,其實一個更重要的大原則,就是永遠都要提醒自己,做這件事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和目標嗎? 

如果你還有更重要的目標,那在做事和生活的時候,心裡面常常要維持著一幅畫面 你人生的重要目標和價值觀的順序圖。
http://www.businesstoday.com.tw/article-content-80407-112739?page=2出處,作者走一條自己喜歡的路-宋家元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夢雪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