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來都很快樂的,但越社會化反而越不開心。
也就是這個念頭,讓我開始將自己的人生目標鎖定在保持喜樂的時間流理。
從經驗式的快樂,我昨天突然有個聲音告訴我,換成回憶吧!
甚麼意思呢?
吃喝玩樂中,發現若消費時能遇到好的店員,真的就能完成我生活的旅行lifestlye,若遇到不好的店員,真的就會毀了一切。
畢竟生活在社會中,處處都要與人互動。互動對象也不適自己能掌控的,如:走進一家小吃店或者是名店等,誰服務你一開始也無法得知。
看了很多書,都說體驗或學習才是人生的目的,從體驗與困境中學習。
但最近因為體驗這個觀點,自己實際經驗與反思後,有著質疑,有些經驗其實是不需要的,唯一能做的老天給每個人都有的選擇權。
選擇權是不論貧富階級地位都擁有的。
我發現美好的互動讓我回味無窮,想到還是會笑出來,內心也很感激不認識的對方。
從這個角度,我自己找到了解答,我的喜樂可以自己選擇,我主動放棄不想要的經驗,我主動選擇我要互動的人事物,
每當我遇到不開心的人事物,或令人惱怒的社會關係時,我選擇主動放棄,因為我不想有不好的感受,消耗我的能量。
積極正向樂觀的能量,是活著的來源。
所以經過批判和質疑,目前主流書籍或論述體驗談,我感覺不適合我,無法幫我解答遇到很糟的經驗的觀念轉化。
終於在自我反思後,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,我創造自己要的回憶。
你會問回憶跟經驗說法不是一樣嗎?
No.對我來說不一樣,經驗是在生活上遇到你無法選擇時,鼓勵你從轉念中去體悟即使是感受很差的經驗,你可以靠轉念去思考從中獲得了甚麼。進而發展成回憶了。
但我直接跳過經驗帶給我的好與不好的回憶。
首先,要先有判斷能力,才有可能跳過此步驟,且沒有標準。
所以我主動創造反轉我要的回憶,對於不要的通通捨棄,我已知道我要的結果,反過來推體驗過程,而非無法得知結果,只是跟著變化體驗。
我自己想的,很適用我個人。
你也可以先設定好你想要的回憶,寫好腳本,很奇妙的人生會造著你要的方向走,
技巧就是在每個不開心的環節正要發生時,主動打方向盤,讓互動對象知道你要去哪裡。
例如:昨天逛街看到一條裙子,掛在model身上,於是跟店員說,這裙子在哪裡呢?
店員:我去幫你找。然後拿了M的尺寸給我。
雪兒:我去試穿但是否有S的呢?
店員:我去幫你查。但只剩M的。
雪兒:我再考慮吧!隨即走向Model身上那件覺得是S的,請店員看是否是S?
店員:沒錯。
雪兒:可以讓我試嗎?
店員:恩,我不會拆模特兒耶!
雪兒:可以找其他人幫忙嗎?(OS:這還要顧客說壓,應該說好的,我去找人拆你等等)
等了一會我發現店員根本忘了,再次提醒她,最後終於買回家。
有看到在哪個環節打方向燈嗎?
呵呵~就是現在的店員都很不專業,能混則混,清楚自家商品的不多,有服務熱忱的不多,有服飾專業知識的不多。
記得不要只問一個店員,萬一問到新進店員你就經驗了傷心的消費體驗,但你有判斷力時,你會多問不同的店員並獲得自己要的美好回憶喔!
試試看~真的好棒棒!!!